米缸的故事
1927年9月24日秋收起义部队从芦溪到了莲花县的甘家村,当地群众以为又是军阀部队来了,青壮年害怕抓丁纷纷往山里逃跑,其他人也都躲藏起来。工农革命军进村时连一个老表也找不到。
陈娇枝是个年轻的妇女,正要分娩,只好躲在又破又黑的柴房里生下了一个男孩,他丈夫也躲起来了。陈娇枝的丈夫并没有躲远,他惦记家中的爱人和孩子,当部队一离村他便回到家里,看到米缸上放着一床棉絮,缸里原来剩下的一点米不见了,但有张纸条,上边写着:“对不起,我们刚到你家找不到人,把你们的米拿去吃了。给一床棉絮作为补偿,请收下。”
从此,这口米缸成了陈家的传家宝。解放后,陈家翻了身,添了新家具,唯独这口缸没有舍得换,几十年过去了,缸裂了个缝,陈娇枝用桐油掺石灰补了补还在用。
这个棕黄色的陶质米缸,高61厘米,腹围167.7厘米,口径36厘米,底径27厘米;鼓腹、曲径、圆口、竖条花纹。
1969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派员到莲花县甘家村征集文物时,陈娇枝将这口米缸捐赠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。
1994年,此件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。